開箱
-
圓剛AVerMedia LGHD2直播擷取卡GC570實測開箱,專業實況主遊戲直播神兵利器!
由於當今直播當紅,不少人都想要玩直播。尤其是電腦遊戲的直播,更是讓許多人躍躍欲試,透過一邊玩遊戲、一邊直播出去,來與朋友或粉絲做互動,以當個快樂的實況主。然而要搞定直播,首先講究的就是畫面品質,以及零延遲的錄影能力,才能提供高品質的遊戲畫面給觀眾,以免被觀眾打槍。因此想當好的實況主,不僅要電腦配備要夠好,網路頻寬要充足,最重要的就是錄影配備要夠完善,才能錄出最佳畫質且流暢的畫面,讓PC或遊戲機的遊戲畫面,能夠以最原生的畫面,重現在觀眾眼前,以帶領觀眾與玩家進入無失真的遊戲世界中。 現在,玩直播,可以說是全民運動。不過,直播也分成很多種類。最簡單的,分成手機直播與電腦直播。 人人手上都有的智慧型手機,透過手機直播,是現在最夯的直播方式。然而,手機直播的話,礙於無法做其他視訊源的輸入,加上只能透過手機App進行直播,直播受限於手機先天不足瓶頸的侷限。電腦直播的話,則因為可以搭配各種視訊源,可以選擇透過USB介面的視訊攝影機,或者搭配各式相機、攝影機,以HDMI輸出影音視訊,透過直播擷取卡或直播擷取盒,把HDMI輸出的視訊源,擷取到電腦內,透過各種直播軟體進行直播,或者使用預錄剪輯影片,待影片後製完成,再進行直播。 遊戲直播也是如此,若是PC遊戲,就可以透過直播軟體,進行遊戲直播。不過,若是要直播遊樂器遊戲,要直播XBOX 360、XBOX ONE或PS3、PS4、PS4 PRO,上面正在玩的遊戲,還是要透過直播擷取卡或直播擷取盒,把遊戲樂HDMI輸出的視訊源,擷取到電腦內,透過直播或預錄剪輯方式,才可以玩遊戲直播。 看到這邊,我們就能了解,現今玩遊戲直播的話,有兩個東西是必備的。第一個就是USB介面的視訊攝影機,第二個就是直播擷取卡或直播擷取盒,至於直播軟體的話,免費的OBS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可以省下添購直播軟體的費用。然而,視訊攝影機的話,近一年以來,有很大的變革。首先,視訊攝影機的話,原本是Logitech與Microsoft當道,先前比較好的方案,提供的是具備光學對焦的1080p30視訊攝影機,現在最新的方案,視訊攝影機則是升級到了1080p60。新加入業者,則有Razer,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採用Intel REALSENSE技術的視訊攝影機,還可以直接進行動態去背。 正因為,目前所有的遊樂器,HDMI輸出都已經具備了1080p60,甚至新機種已經到達了4K水準,引進2160p60。至於相機、攝影機的話,HDMI輸出早就具備了1080p60,新機種也一樣達到了4K水準,一樣引進2160p60。也因此,現在直播擷取卡或直播擷取盒,一定要挑選1080p60擷取能力的才行。 值得注意的,玩家圈的話,自從2016年起,已經開始夯新一代直播擷取卡!這起因是4K與4K HDR的興起,影片擷取、轉檔與直播應用,都是超夯的新興趨勢。目前的話,主流NVIDIA與AMD顯示卡,在4K HDR採用HEVC H.265格式,Youtube則是採用VP9格式,OBS、XSplit直播軟體,則不支援4K HDR直播。PS4 PRO遊樂器的話,本身就支援4K HDR,也因此國外已經在夯4K HDR直播擷取卡。至於我們台灣本土業者圓剛,何時能推出4K HDR直播擷取卡,這就相當令人期待了! 圓剛最新推出的AVerMedia LGHD2(Live Gamer HD 2)直播擷取卡GC570,是實況主、網紅必備的秘密武器,帶來了全新的1080p60影像直播,並引進多卡支援,可以對應多攝影機輸入,成功邁向專業直播主! AVerMedia LGHD2直播擷取卡GC570,是設計給桌機使用。採用PCIe 2.0 x1介面,安裝上相當容易,並且能相容於各種桌機。卡板上面有兩組HDMI插槽,一組為輸入使用,一組為輸出使用,兩者為Pss-Through設計,聲音方面,除了可以透過HDMI輸入,也能透過標準3.5mm音訊插槽輸入。卡板上面也有兩組標準3.5mm音訊插槽,一組為輸入使用,一組為輸出使用。卡板上,對外雖然使用PCIe 2.0 x1,內部則為透過USB 3.0,串接影音處理晶片。正因為,現階段作業系統已經對於USB 3.0晶片完整支援,使用這張直播擷取卡,並不需要安裝額外驅動程式,就可以免驅動安裝。在影像擷取方面,則支援1080p60未壓縮影像擷取,更重要的,提供多卡支援,專業直播主的話,大多會使用相機、攝影機作為視訊源,或者,同時連接不同的視訊源裝置,像是同時直播XBOX ONE與PS4 PRO遊樂器遊戲,這張直播擷取卡實現了專業直播應用的各種可能。 以往的直播擷取卡,大多給人的印象,皆是卡板製作不夠用心,外包裝看起來粗製濫造,以及說明書都寫得不清不處。這次,圓剛相當用心,AVerMedia LGHD2直播擷取卡GC570,不僅外包裝相當有質感,產品外盒上使用了滑套,以簍空雷雕搭配內襯金屬藍外盒,產品外包裝盒就相當搶眼,打開內盒更讓人感受到用心,採用了高質感外包裝,迎合現在專業實況主挑剔的味蕾。 卡板本體,更讓人有驚艷的感覺。使用了不銹鋼材質一體成型沖壓製造的外殼,表面的陣列簍空設計,讓人不敢相信這會出現在直播擷取卡上面,電腦開機之後,才發現還有開放式LED光源,發出微藍色的光芒,這對於目前使用透視機殼玩家來說,無疑又增加了一個亮點。 AVerMedia LGHD2直播擷取卡GC570,就是一款可以即時錄製1080p60遊戲畫面的PCIe擷取卡。而且,支援的是1080p60未壓縮影像擷取,賦予PC或遊戲機的玩家們,能夠一邊玩遊戲、一邊錄下精彩的遊戲畫面,同時還支援旁白解說或加入背景音樂,讓玩家能夠一邊錄製,一邊分享至Twitch、Facebook、YouTube做線上直播,以吸引其他玩家或粉絲來觀看你的個人遊戲實境秀。 AVerMedia LGHD2直播擷取卡GC570,在影像規格方面,支援HDMI介面的各式視訊來源,包含最新的PS4、Xbox 360、Xbox One、Nintendo Switch、NES Mini等等,都可以支援,當然若想要錄製其他HDMI影音裝置的影片也是可行的(只要片源沒有加密即可,否則就得另外裝一個HDMI解碼器才行)。也因此,可用來做實況、即時轉播各種遊戲賽事、製作遊戲攻略、個人錄製收藏與分享等場合使用。 使用時,先將LGHD2安裝到電腦主機板的PCIe Gen.2 x1的插槽,鎖住擋板螺絲之後,開機後,LGHD2擷取卡的上方會散發出藍色LED光芒。進入Windows系統後,即可抓到LGHD2影像裝置。接著要連接遊戲機或遊戲電腦時,只要將其螢幕輸出線接到LGHD2的HDMI in、然後HDMI out接到電視或螢幕,若有特別需求時,再將音源線的In與Out接好,即可即時以H.264硬體壓縮來錄影與錄音,亦可拿來做視訊串流。若您想要再降低CPU使用率,則可以搭配獨立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650以上或者AMD Radeon R7 250X以上)的GPU硬體壓縮來錄影! 在軟體方面,玩家可以到圓剛官網下載RECentral 3驅動程式兼主控台軟體,即可邊玩邊錄。RECentral 3支援即時錄製、即時影像串流、影片管理與視訊分享等主功能。搭配細部設定功能,讓直播時也可增加編排的視訊或圖像。成為具有個人特色的直播秀。至於Cover Creator可以製作個人封面/名牌並印製出來,讓遊戲更具有個人風格。 產品名稱:AVerMedia LGHD2(Live Gamer HD 2)直播擷取卡GC570 使用介面:PCIe 2.0 x1 錄影品質:最高可達60Mbps @1080p60,MP4格式 輸入端子:視訊:HDMI(轉接至擷取卡)、音訊端子 輸出端子:視訊HDMI(連接到電視或螢幕)、音訊端子 視訊錄製:搭配RECentral 3軟體來錄製或直播 隨附配件:HDMI線、音源線、使用手冊 尺寸大小:125 x 151 x 21.5 mm 產品重量:145g AVerMedia LGHD2直播擷取卡GC570的話,台北光華商圈已經正式開賣,目前最新報價:6,490元。這張卡的話,於上市前,2017年04月1日進行了首賣預購,透過原價屋進行了預購活動,AVerMedia LGHD2直播擷取卡GC570(價值:6,490元),贈送:微軟視訊 LifeCam Studio V2/1080p(價值:2,190元),圓剛 HDMI 一進二出訊號分配器(價值:599元),預購價:5,990元,搶到預購的玩家真是買到賺到呀! 這次實測開箱了「AVerMedia LGHD2直播擷取卡GC570」之後,不但讓我們對於玩遊戲的新主流,錄影、實況、直播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們能快速進入了遊戲直播的世界。GC570遊戲直播擷取卡,安裝容易,操作與使用上也簡單,裝好之後,搭配各式直播軟體,即可錄製與4K等級的高畫質影像,讓自己晉升為專業實況主。 無疑的,這款遊戲直播擷取卡,可快速搞定錄影與影片串流需求,是專業實況主遊戲直播神兵利器! 廠商名稱:AVerMedia - 圓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226-3630 →更多的【PCDIY!直播】: →更多的【PCDIY!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電競椅】: →更多的【PCDIY!電腦周邊】:
-
QNAP QGenie QG-103N行動NAS速寫開箱,口袋型隨身硬碟無線分享器
手機與平板容量有限,因此有許多使用者在使用行動裝置的時候會搭配雲端空間進行備份。但是雲端空間並不代表絕對安全,就算是國際級的大公司,也無法確保你的資料安全無虞。就像這幾天發生的Apple iCloud照片外洩事件,即便是Apple所提供的雲端空間,照樣被駭客攻破,導致現在國外的大牌藝人私密照外洩,人人自危。為了確保資料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儲存在自己的裝置上。但是手機容量又實在太小,到底該怎麼辦呢?這時候你可以考慮使用威聯通這款QNAP QGenie QG-103N。 威聯通QNAP QGenie QG-103N,不但是隨身硬碟無線分享器,還是一款口袋型隨身行動NAS。尺寸為115x58.5x17.5mm,重量僅122g,內建OLED 螢幕,所有資訊一目了然,這款裝置具備多項功能,以下一一為您說明。 QGenie支援802.11 b/g/n無線網路技術,最高傳輸速度為150Mbps,行動裝置可以透過無線網路存取QGenie裡面的檔案資料。使用方法也非常簡單,只需利用Wi-Fi就可以連線到QGenie,接著透過Qfile APP就可以存取QGenie裡面的檔案,並且支援即時串流播放,可線上檢視相片,播放影片與音樂。QGenie內建32GB的快閃記憶體,不是使用傳統硬碟,所以不用擔心震動或掉落時會損壞硬碟。但美中不足之處是,32GB的儲存空間有點太小,對於重度用戶來說,容量不夠用。但因為QGenie內建USB 3.0埠與SD卡槽,所以可以透過外接USB隨身碟或加裝SD卡來擴充儲存容量。 除了無線網路外,QGenie機身上也提供了一個10/100M Ethernet網路孔,回到家之後,只要以網路線連接路由器,QGenie就可以變身為家中電腦、3C裝置的檔案儲存與分享中心。使用方式除了透過行動裝置上的APP外,也可以透過瀏覽器介面進行設定,但可惜無法透過網路芳鄰直接存取QGenie裡面的檔案。QGenie可同時支援PC、Mac、Android、iOS等不同系統的裝置存取檔案,最高可支援20 台裝置連線,並允許8台裝置同時存取檔案。不過,電腦要存取QGenie的檔案時,只能透過瀏覽器介面,無法透過網路芳鄰進行存取,而瀏覽器介面中的檔案總管功能又實在非常陽春,所有檔案都必須下載到電腦才能執行,不支援串流播放多媒體檔案,這樣還不如直接把QGenie以USB連接的方式來存取檔案。希望日後能推出電腦版專用的應用程式,才能更方便存取QGenie的檔案。 除了網路介面外,QGenie還具備一個USB 3.0連接埠,可以連接USB儲存設備,另外還有一個SD卡槽,把相機的記憶卡放到卡槽中,就可以透過QGenie存取SD卡中的照片,更方便與其他親友分享。附贈的USB 3.0連接線除了可以幫助QGenie充電之外,連接電腦之後,就可以把QGenie當作USB外接SSD使用。編輯使用CrystalDiskMark進行測速,最大循序讀取速度可達230.7MB/s,寫入速度也有116.8MB/s的水準,讀寫速度都相當不錯,可以快速存取大型的檔案。當作SD讀卡機使用時,搭配SanDisk Extreme Pro記憶卡,最大循序讀取速測到90.70MB/s,最大循序寫入速度則有83.14MB/s,速度也相當快速。唯一的缺點就是QGenie內建的儲存空間只有32GB,對重度用戶來說,實在不夠用。 QGenie內建3000mAh電池,透過附贈的USB 3.0連接線即可進行充電,QGenie本身也可以當作行動電池使用。如果擔心長時間使用電力不足,也可以透過行動電源(必須能提供1.5A以上的大電流輸出)來幫QGenie充電。 產品型號:QNAP QGenie QG-103N 處理器:MIPS 24KEc 600MHz 儲存容量:32GB Wi-Fi:802.11n / 1T1R LAN埠:100M乙太網路 USB埠:USB 3.0 讀卡機:SDXC 尺寸:115x58.5x17.5mm 重量:122公克 QNAP QGenie QG-103N的話,不但是隨身硬碟無線分享器,還是一款口袋型隨身行動NAS。市場上剛推出的時候,報價並不便宜。原先,台北光華商場,報價:3,299元。 目前威聯通,則採取網路促銷,跳樓大拍賣,PChome 24h購物促銷期間,報價:999元。價格超殺,簡直跳樓大拍賣! 檔案放雲端固然危險,但存放在NAS中也無法保證百分之一百安全,NAS系統可能有漏洞,導致駭客入侵,所以要記得時常更新新版韌體。或者也可能因為使用者自己的疏忽,讓NAS的帳號、密碼外洩,或是不小心把它掉在外面,被別人撿走。既然是重要的私密檔案,只能提醒自己要好好保管,否則一旦外洩,事情可就大條囉。 廠商名稱:QNAP - 威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41-2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網路設備 - Enterprise Network -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家用網路設備 - Home Network - 路由器 / 電競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網路卡 / 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智慧家庭 SmartHome / 智慧辦公室 SmartOffice / 智慧攝影機 Smart Camera / 智慧門鎖 Smart Door Lock / 智慧門鈴 Smart Doorbell】: →更多的【PCDIY! Network Hardware / 網通設備 / 弱電工具 / 機櫃產品 / 機房世界】: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
最閃亮AMD AM4選擇,技嘉AORUS AX370-Gaming 5電競主機板開箱試用
技嘉科技(GIGABYTE)在AMD AM4系列主機板中,規劃了AORUS Gaming、GIGABYTE Gaming等兩大電競路線。前者主打高階旗艦市場,後者主打中階與主流市場,提供玩家多種選擇。這次在AMD高階的X370晶片組主機板中,技嘉AORUS系列主機板,共規劃了AX370-Gaming K7、5、K5等產品,分別以不同的特色,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以這次介紹的技嘉AORUS Gaming系列的AX370-Gaming 5主機板,就是針對遊戲與電競玩家所打造的AMD AM4電腦平台,是一款具備玩家特色的超值主機板,不僅具備技嘉超耐久用料基因,同時還具有最佳的燈效設計,搭配超強的雙強化裝甲插槽設計,給予玩家最穩定的品質,讓玩家在遊戲中發揮絕佳戰力,贏得各項比賽勝利。此外,在保固方面,技嘉的Gaming系列主機板,都提供最高「5年保固」(2017/6/30前到技嘉官網登錄註冊,即可升級5年),讓玩家買到這款超高C/P值的產品之後,亦可享有高階的售後服務。 先來看看技嘉AORUS AX370-Gaming 5主機板的外觀與整體佈線,在主機板上採用黑白分明的主題配色,強調出其AORUS系列主機板的特色,在CPU電容散熱區配置黑色散熱片,而南橋晶片的AORUS鷹神Logo頗為搶眼。在用料上採用自家超耐久規格料件,搭配抗硫電子設計,可防止空氣中硫化物對PCB的破壞,進而提升主機板在惡劣環境下的耐用度。 AORUS AX370-Gaming 5採用AMD X370晶片組,支援AMD Socket AM4的處理器(包含Ryzen 7、5、3),記憶體插槽支援DDR4-2133或2400記憶體(並支援XMP模式,可以一鍵超頻),最高可超頻到3600。搭配主機板的Smart Fan 5技術,提供8組風扇/水冷接頭、7組溫度偵測點、2組測溫點接頭(包裝內附測溫條),搭配BIOS直覺的監控介面,讓玩家能確保在高效能運作時,也兼顧低溫的需求。 在插槽設計方面,主機板上的3組PCIe x16插槽都配置了不鏽鋼全包覆式樣強化裝甲,可避免玩家為執行高負載遊戲或建置VR環境時,為了安裝超大尺寸顯示卡因為施力不當或顯示卡過重而對PCIe插槽的損害。同時還能減少PCB板彎發生的機率,延長電腦使用壽命。同樣的,在4組DDR4記憶體插槽上,也配置了技嘉獨家的單片式超耐久金屬防護設計,除了可以防止PCB的變形及扭曲之外,還可以降低電磁干擾。 主機板的介面槽方面,提供了3組PCIe x16、3組PCIe x1插槽,在儲存插槽則提供1組M.2、1組U.2儲存裝置插槽,以及共8組SATA 6Gb/s、2組SATA Express,賦予玩家豐富的擴充彈性。至於I/O周邊插槽也非常豐富,提供USB 3.1x2(Type A&C,Asmedia晶片)、USB 3.1 x2與USB 3.0x2 (X370晶片組)、USB 3.0x4 (Ryzen處理器)等USB埠,並預留PS/2鍵鼠埠(方便安裝Windows 7而不會鍵盤卡住)。至於網路埠方面則提供2組Gigabit乙太網路(Intel I211與Killer E2500),讓玩家亦可辦公亦可電競。就連音效孔全部都是鍍金設計,搭載雙Realtek ALC1220音效晶片(具120dB訊噪比),並具有Smart Headphone Amp技術與Sound Blaster X-Fi MB5,提供精確清晰的語音聊天效果,讓玩家真實感受最佳的音訊品質。 在儲存裝置部份,提供了8組SATA 6Gbps連接埠,可支援RAID 0、1、5、10等模式,讓玩家可以透過RAID磁碟陣列來提升系統整體存取效能與資料安全。至於SATA Express連接埠,也預留2組,讓玩家能安裝此規格的儲存設備。此外,旁邊還有預留1組U.2插槽。主機板上還有1組M.2插槽,可裝上4.2/6/8cm,甚至11cm長度的M.2 SSD,提供最高32Gb/s的傳輸速度,讓系統載入速度更快!讓玩家能快速進入遊戲戰場。 在音效設計方面,主機板採用兩顆ALC1220 120dB音效晶片,讓玩家不管是連接後面板的音效孔,或是連接到前置面板的音效孔,都能擁有不被干擾的音效品質。搭配聲霸卡X-Fi MB5音效軟體,可在遊戲中呈現高傳真音效。在PCB上也配置了最高品質的Nichicon 高階音效處理電容,可提供音效解析能力及聲音延展擴大效果,為專業遊戲玩家創造出最逼真的音效體驗。 音效電路方面,採AUDIO與LED線路隔絕設計,可有效避免訊號互相干擾與串音現象。其AMP-UP AUDIO,採用Sound Blaster X-Fi MB5搭配ALC1220120dB訊噪比高傳真音效晶片,搭載Smart Headphone Amp技術,展現水晶般通透純淨的音質表現。當然也配置RGB LED燈效,以呈現玩家獨特風格。 在後方的I/O周邊方面,提供了USB 3.1 (Type A與C)、USB 3.0,並預留未來APU將會使用到的HDMI視訊輸出埠。值得說明的是其USB埠具備USB DAC-UP 2技術,提供純淨、獨立且低雜訊的電力供應,並新增了電壓補償的能力,減少掉壓發生的機率。讓越來越多需要較高電力來驅動的各式周邊(諸如VR頭盔、外接式硬碟、各種具備RGB燈效的鍵盤/滑鼠/耳機/控制器等),都可以獲得足夠的電力,以讓玩家在激烈戰鬥中不至於發生偵測不到或操作不靈的問題。 在燈效方面,RGB Fusion提供主機板多區多彩LED顯示特效,包含2組分區、7種燈效、2組擴充燈條接頭,在記憶體插槽旁的雷雕導光飾板亦可更換,建立個人時尚風格。搭配其手機App亦可調控。整體而言,技嘉AORUS AX370-Gaming 5主機板,給予玩家最豐富的擴充資源、超頻功能、酷炫燈效、雙網連接能力,讓玩家如虎添翼。 至於在網路方面,主機板配置了Killer E2500電競級網路晶片,以及Intel I211網路晶片,皆是Gigabit Ethernet等級。前者適合在網路遊戲使用,後者適合在一般辦公環境使用。因此這塊主機板,不僅提供絕佳的娛樂環境,亦可適用於商用情境,提供絕佳的網路連線需求。讓玩家在多工環境下,就算一邊上傳檔案,一邊玩遊戲,皆能以最低延遲的傳送封包速度,達到不Lag的網路遊戲體驗。 在安裝便利度部份,主機板提供G-Connector,方便連接前置擋板的各種纜線。主機板上具有系統診斷LED除錯燈,可檢視系統的系統運作狀況代號,並透過代號來快速得知系統是哪裡出問題,達到快速硬體故障排除的目的。 技嘉AORUS AX370-Gaming 5主機板在散熱設計上,其Smart Fan 5技術可提供7組溫度偵測點,並提供8組風扇/水冷幫浦接頭,2組測溫點擴充接頭,玩家可以取出隨附的測溫條,搭配主機板的直覺控制介面,就能隨時掌控主機內部溫度。 至於玩家特色方面,此主機板具備多處全彩LED燈效,在主機板的CPU周圍(4點)、記憶體插槽、其下方的雷雕導光飾板(可更換)、SATA區、PCIe x16區(2處),音效區,皆能設定全彩燈效,並可分成2組燈光分區顯示,提供7種不同的燈效,另外支援RGBW擴充燈條接頭,讓玩家可以透過BIOS或Windows下的RGB Fusion工具來調整,並可設定與技嘉顯示卡同步顯示,以呈現玩家的獨特風格。 開機進入BIOS設定畫面時,可發現技嘉主機板全新設計的BIOS,藉由採用精緻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及加入更多便利的功能,將協助電腦玩家更輕易調校自己的新系統,並獲得前所未有的使用體驗。 至於軟體方面,技嘉提供非常豐富的超值軟體集,都可以在APP Center找到。透過操作簡單且統一的操作介面,協助玩家更輕鬆地啟用安裝在電腦上的所有技嘉應用程式,並可上網查詢最新的更新資訊,同時下載最新的應用程式、驅動程式及BIOS。這裡的軟體包羅萬象。例如3D OSD (在遊戲中顯示FPS、CPU耗用率、風扇轉速、各元件溫度等資訊)、@BIOS(BIOS更新工具)、AutoGreen (與手機藍牙配對後,人離開電腦並拿走手機時,電腦就會自動進入節電模式)、BIOS Setup(可在Windows下進行BIOS設定)、Cloud Station(將自家電腦變成雲端硬碟,讓手機可在外面存取家中的雲端檔案、幫手機備份,甚至透過手機遠端遙控家裡電腦、遠端超頻,無線網路分享等)、EasyTune (自動超頻軟體,功能如前述)、Easy RAID (簡易RAID設定工具)、Fast Boot (快速開機模式設定)、Game Boost (將系統設定成遊戲最佳執行環境)、RGB Fusion (RGB LED燈效設定程式)、Smart TimeLock (設定可使用電腦的時段,以防止玩電腦過度)、Smart Keyboard (可設定快捷鍵、滑鼠狙擊鍵模式、智慧登入、快速鍵等等)、Smart Backup (智慧備份工具,可備份與還原系統,亦可建立USB修復碟)、SIV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超強的系統資訊檢視工具,可看主機板、處理器、記憶體的各項資訊、調整與校正風扇轉速、查看系統警示、硬體運作日誌等)、USB Blocker (可設定各種USB周邊裝置的存取模式)、USB DAC-UP 2 (讓USB埠提供充足的電力,以讓周邊運作更穩定)。透過這些軟體的加持,將讓玩電腦成為一種樂趣。 此外,針對遊戲實況主方面,技嘉也提供XSplit (遊戲直播軟體)與TriDef SmartCam(免綠幕去背軟體),可幫助玩家快速並方便進入直播的領域,將高畫質遊戲畫面放送給觀眾與粉絲,以邁向實況達人之路。 技嘉主機板的優勢,就是開機在BIOS階段,速度超快,不用讓玩家等待半天。一啟動就贏了一半!至於進入Windows環境之後,還可以透過上述的EasyTune來快速超頻,讓系統發揮出最佳效能。在測試部份,以AMD Ryzen 7 1800X CPU、Corsair Vengeance LPX CMK16GX4M2B3000C15 8GBx2 Kit (16GB)、OCZ-Vector 150 240GB SSD等測試配備,顯示卡則使用NVIDIA GeForce GTX 1080來測試3D效能。作業系統則是Windows 10 x64專業版,以下是測試的結果與效能表現,請參考附圖。 技嘉 AORUS AX370-GAMING 5主機板,無論是外觀或是規格上,都非常完整,以ATX規格主機板,搭配AMD X370晶片組來說,以及具備超多款周邊支援,絕對可以滿足所有玩家的需求。此外,技嘉主機板還採用超耐久的抗腐蝕用料,搭配超級穩定的基因,親和的BIOS設定,同時提供超豐富的軟體集,以及高達5年的保固年限,讓玩家買到,不用擔心售後服務問題。因此,非常適合一般玩家、專業遊戲玩家、電競玩家來選購。特別是希望與眾不同,想組成光芒四射,獨具魅力的電玩主機玩家來說,這款主機板非常適合您!總之,技嘉這款AMD電競主機板,擁有非常多的功能與配件,值得玩家選購。 ▼技嘉AORUS GA-AX370-Gaming 5主機板規格表: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GIGABYTE 技嘉科技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6,190元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50 Ti G1 Gaming 4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顯示卡持續推陳出新,終於到了中階顯示卡全面改朝換代的時刻!中階電競顯示卡的話,最受人矚目的,就是GeForce GTX 1050 Ti與1050。尤其是GeForce GTX 1050 Ti,由於擁有強大性能,該有的都有,更重要的,價格很漂亮,相對於更上一階的GeForce GTX 1060 3GB,更是物超所值。也因此,甫一推出,就格外受到重視!這次,則要帶領玩家,來瞧瞧顯示卡之王的技嘉科技,推出最新G1 Gaming系列的GeForce GTX 1050 Ti高階自製卡,GIGABYTE GeForce GTX 1050 Ti G1 Gaming 4G顯示卡! NVIDIA於GeForce 10系列顯示卡中,規劃了旗艦級的GeForce GTX 1080、高階等級的GeForce GTX 1070、以及中階等級的GeForce GTX 1060等顯示卡產品線。這些新世代的Pascal架構的GPU,採用16奈米FinFET製程,效能上不僅比上一代Maxwell架構上有重大突破之外,功耗表現上有長足的進步。這樣強大的繪圖性能,能讓比較吃重系統資源的VR(虛擬實境)運算,以及高解析度4K遊戲上,提供更順暢的畫面呈現。同時由於DirectX 12的導入,也將會有更好的畫質表現。 NVIDIA於今年5月先發表GeForce GTX 1080,接著6月發表GeForce GTX 1070,到了7月又再追加GeForce GTX 1060 6GB,等於是全系列高階款的GPU都到齊了。接著在8月時,又推出了GeForce GTX 1060 3GB的版本,主打中階市場,等於是鞏固了所有的中高階市場。但大家正在期望NVIDIA推出中階入門款、裝機款的顯示卡時,NVIDIA終於在10月正式發表全新14奈米製程的GeForce GTX 1050 Ti與1050,而且以「佛心價」來供應,立刻獲得市場的正面回應! GeForce GTX 1050 Ti/1050顯示卡最大的特色,在於採用最新研發代號為PASCAL繪圖晶片架構,而且使用的是NVIDIA所開案的第4款PASCAL繪圖晶片。GeForce GTX 1050 Ti與GeForce GTX 1050顯示卡兩者是同一個繪圖晶片,兩者效能並沒有差很多。GeForce GTX 1050 Ti擁有768個CUDA Core,顯示記憶體為4GB GDDR5。GeForce GTX 1050為閹割版本,擁有640個CUDA Core,顯示記憶體為2GB GDDR5。兩者效能,都直接超越前一世代中階入門主力GeFore GTX 950,可以說是中階入門顯示卡的改朝換代! 致力於電腦零組件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在主機板與顯示卡等產品都擁有不錯的口碑的技嘉科技(GIGABYTE),在當今電競風氣興盛的時代,為了提供玩家們最優質的電競產品,技嘉打造出各式超強的主機板與顯示卡產品,讓玩家驚豔! 這次在GeForce GTX 1050的各式產品線中,技嘉同樣規劃出各種等級的產品來供應消費者,包括GTX 1050/GTX 1050 Ti的2G與4G款式,以及Windforce、G1 Gaming等產品線。這次介紹的技嘉GIGABYTE GeForce GTX 1050 Ti G1 Gaming 4G顯示卡,型號為:GV-N105TG1 GAMING-4GD,就是該系列中最高階的版本,趕快來看看這款旗艦級顯示卡的特色吧! 技嘉的G1 Gaming系列顯示卡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它導入了自家專利的WINDFORCE風之力雙風扇散熱系統。搭配2組超大9公分疊合風扇,在配置部份,則將左右風扇採逆時鐘旋轉與瞬時鐘旋轉的方式,可大幅提升解熱能力,不僅能隨時將顯示卡保持在一個低溫的工作環境,進而帶來更高、更穩定的產品效能。 至於風扇控制與指示燈方面,G1 Gaming系統同樣採用半被動式風扇控制系統3D-Active Fan,當GPU溫度較低或是處於較低負載時,風扇將會保持靜止並提供零噪音的最佳體驗。此外透過顯示卡上方的LED指示燈,可直接辨別當前風扇的運轉狀態。例如風扇停止時,FAN STOP燈就會亮起。 至於在燈效方面,技嘉G1 Gaming系列顯示卡上的GIGABYTE標誌,以及FAN STOP(停轉指示燈),都提供1680萬色真實多彩的燈效,玩家透過技嘉XTREME Engine工具軟體,可以自由調整燈光顏色和各種特效,打造自我專屬風格的PC視覺造型。而且燈效設定過一次,就會將設定寫回顯示卡的記憶體內,下次開機不用再重新設定。 在軟體方面,技嘉的顯示卡控制工具:Xtreme Gaming Engine,也以直覺式的親和介面,提供監控、一鍵超頻,以及線上更新顯示卡驅動程式與工具程式的更新功能。當然還有額外的功能,例如可以控制LED燈效,以及自定風扇轉速等功能,讓玩家能夠完整釋放出該顯示卡的各項潛在功能。 技嘉在顯示卡的用料上可說是非常講究,採用超耐久的航太等級PCB保護膜,具備「防塵」、「防潮」與「抗氧化」等三大特性。防塵能加強防護電路板,防止因為落塵、昆蟲或者是不經意掉落的螺絲、工具造成的刮傷磨損。而防潮可以避免電路板上不正常的線路傳導或損害。至於抗氧化則能對抗環境中的污染物(例如空氣中的鹽霧 、濕氣和銹蝕等),讓你的顯示卡持續使用都能歷久不衰。 此外,PCB背部還使用了造型金屬強化背板,主要是為了讓顯示卡更堅穩,不會在長期使用之下產生電路板的板彎,也讓散熱器與電路板能更加穩固。至於顯示卡必須額外連接的PCIe電源插槽旁邊,也有監控指示燈,當未接上外接電源時,燈號會持續亮起,接上外接電源且供電穩定時,指示燈就會熄滅,若偵測到目前的電源供給異常,指示燈便會閃爍,以提示使用者趕緊做因應措施,以預防進一步的損害。 最重要的是,就連中階的GTX 1050 Ti顯示卡,技嘉都還配置這麼高檔的金屬強化背板,而且各個視訊輸出埠都非常齊全,包含了DisplayPort x1、HDMI x3、DVI-D x1。可說是相當貼心! 在散熱熱導管設計方面,技嘉採用複合式熱管,結合了「傳統溝槽式」和「銅粉燒結式」兩種熱管結構,透過雙重傳導媒介有效增加29%解熱能力。再加上將將高效能純銅熱導管打平塑型後,直接與GPU表面接觸,透過增加熱導管與GPU的直接接觸面積,可大幅提升GPU的熱源傳遞速度,隨時將顯示卡保持在一個低溫的工作環境。 實際拆解GIGABYTE GeForce GTX 1050 Ti G1 Gaming 4G顯示卡,可發現其散熱銅管、墊片,完整貼附在GPU、4顆記憶體顆粒、VRM模組(PCB背面),而VRM模組也額外加了散熱片,可說是完整包覆所有發熱元組件,讓顯示卡的各個容易發熱處都能完整將熱排掉,因此在高系統負載時,依然能夠順利運作,決對不會發生因為過熱而爆板的情況! 然而,顯示卡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除了有高階軍規用料、高效能的靜音散熱器、超強的超頻能力,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售後服務的保固期限了。技嘉這次也跟著提出:「 技嘉顯示卡免費升級5年保固!主要針對高階的GTX 1060、1070、1080自製顯示卡!」 活動時間:2016/05/27~2016/12/31 註冊時間:2016/05/27~2017/01/31 活動內容:活動期間內,購買技嘉科技顯示卡指定機種(請參考以下列表),於購買後30天內至XTREME GAMING官方網站完成註冊,即可獲得五年延長保固 必須要在活動時間:2016/05/27~2016/12/31,購買技嘉科技顯示卡指定機種,還要於購買後30天內至XTREME GAMING官方網站完成註冊。才能得到技嘉電競顯示卡,5年保固免費升級的火力加持。 這次,技嘉連中階的GTX 1050都納入4~5年保固的行列!例如本次介紹的G1 Gaming系列的1050或1050 Ti,都可升級至5年,其餘版本,也都可以升級至4年。真是有夠佛心啊! 五年保固機種: ● GTX 1050 G1 Gaming ● GTX 1050 Ti G1 Gaming 四年保固機種: ● GV-N105TWF2OC-4GD ● GV-N105TOC-4GD ● GV-N105TD5-4GD ● GV-N1050WF2OC-2GD ● GV-N1050OC-2GD ● GV-N1050D5-2GD GIGABYTE GeForce GTX 1050 Ti G1 Gaming 4G顯示卡,是針對一般或入門遊戲玩家所打造。在GPU效能設定上,提供一般遊戲模式與超頻模式。一般遊戲模式的繪圖核心預設時脈:1366MHz,Boost時脈:1480MHz。超頻模式,繪圖核心預設時脈:1392MHz (提升26MHz),Boost時脈:1506MHz (提升26MHz),本身也有RGB SPECTRUM的LED燈效顯示。至於記憶體時脈則固定都是1752MHz (7008Mb/s)。 效能測試的話,平台蠻重要的,這邊則選用了Intel Z170平台,使用了Intel Core i7-6700K處理器(預設模式,TurboBoost開啟),搭配技嘉GA-Z170X-GAMING 7主機板,DDR4-2133 4GB x4=16GB記憶體,與OCZ Trion 150 1TB SSD固態硬碟,作業系統則是Windows 10 x64年度更新專業中文版,驅動程式則是最新的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正式版375.70 (WHQL版本)。 為了瞭解GTX 1050 Ti顯示卡的效能,PCDIY! online這邊,除了使用最新版本的3DMARK軟體,也使用六套遊戲:GTA V(俠盜獵車手5)、Tom Clancy’s The Division(全境封鎖)、Tom Clancy’s Rainbox Six(虹彩六號)、HITMAN (刺客任務)、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奇點灰燼)、Total War: WARHAMMER (全軍破敵:戰鎚)進行測試,其中刺客任務、奇點灰燼、全軍破敵都支援DX12模式,因此這三款遊戲主要是以測試DX12的效能為主。但由於全軍破敵:戰鎚為測試版,有時會無法正常切換解析度,因此部分成績缺列。另外再加測一套Deus Ex: Mankind Divided (駭客入侵:人類岐裂)遊戲,採用DX12模式來測試。 此外,我們也嘗試利用SteamVR和VRMark來測試這張卡是否可以跑VR,看來好像是一般般的程度,真正玩起VR可能會效果打折的!因此測試數據僅供參考! 詳細的數據比較,PCDIY!已整理為下面的表格!這裡特別注意的是,1050的平台是使用Z170 + i7-6700K來測試,而1060、1070、1080的平台為X99 + i7-5960X。因此,這裡的測試數據僅供參考。 GIGABYTE GeForce GTX 1050 Ti G1 Gaming 4G顯示卡的效能表現,可以得知GeForce GTX 1050 Ti有著不錯的性能。 在2K環境下都有不錯的效能,可以提供到30 FPS的最低門檻。整體來說,直接超越前一世代中階主力GeForce GTX 950,性能已經逼近GeFore GTX 960,更重要的可以完勝Radeon RX 460,算是新一代中階主力顯示卡代表作。 台北光華商場這邊,一如預期,GeForce GTX 1050 Ti顯示卡早在10月28日上市,技嘉GeForce GTX 1050 Ti G1 Gaming 4G顯示卡,也在店家架上,型號為GV-N105TG1 GAMING-4GD。報價為5,890元。 這次實測開箱了GIGABYTE GeForce GTX 1050 Ti G1 Gaming 4G顯示卡,可以發現技嘉的用心。 不僅在顯示卡本尊使用超耐久用料之外,也導入了許多新的技術,從硬體到軟體,從外表到內在,到最後的效能表現,整體表現相當優異。再加上技嘉顯示卡免費升級五年保固,玩家想要的該有的都有,一應俱全。可說是針對一般、專業與極限遊戲玩家所打造,內外兼具的玩家級自製顯示卡。 整體來說,這款是電競級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MSI 2WAY SLI HB BRIDGE L/M橋接器實測開箱,雙顯示卡發揮全速效能的神兵利器!
自NVIDIA推出雙卡SLI (Scalable Link Interface)-讓電腦插上兩張或更多張顯示卡來提升繪圖效能的技術之後,其每一世代的高階顯示卡就幾乎配備SLI功能,讓極限玩家能夠以多顯示卡,讓3D效能更上一層樓。使用時,除了插上兩張相同規格的NVIDIA繪圖卡,並透過其專屬的SLI Bridge (SLI橋接器),將兩張或多張卡串接起來,即可打開SLI功能。 隨著基於Pascal架構的MSI GeForce GTX 10系列顯示卡,的上市。由於GeForce GTX 1070、1080、1080 Ti與TITAN X、TITAN Xp顯示卡的效能更強,在做雙顯示卡SLI效能提升時,傳統SLI架構的頻寬已經捉襟見肘。為提升SLI的效能,台灣第一電競品牌微星科技推出了全新SLI橋接器,叫做MSI 2WAY SLI HB BRIDGE L/M。 其中,HB是High Bandwidth(高頻寬)的意思,代表可以在2-Way雙顯示卡時,提供更高的傳輸頻寬,並可支援所有SLI架構的顯示卡,讓買兩張顯示卡的玩家,能夠幫系統打開任督二脈,發揮出更快的顯示效能! 若以車道來形容的話,SLI Bridge就像是在兩張顯示卡之間「架高架橋」的方式,進行顯示卡與顯示卡之間的內部密集資料交通運輸。傳統SLI Bridge只使用到「單線道」(使用一組SLI插槽)就可以了,而新的顯示卡「運量更高」,必須使用到「雙線道」(同時使用兩組SLI插槽)才足以在交通尖峰期間快速疏導車流量。然而一般的SLI Bridge的材質大多使用軟排線(俗稱「軟橋」),或是使用硬的PCB材質(俗稱「硬橋」),這類排線的品質大概就跟一般高架道路的品質一樣。新一代MSI 2WAY SLI HB BRIDGE橋接器,使用更好PCB材質,能提升高頻寬,好比直接採用高速公路等級的道路品質,可以容納更多、更快的車流量通過,以應付超運量的交通需求。 微星推出的MSI 2WAY SLI HB BRIDGE,就是為了解決GeForce GTX 1070、1080、1080 Ti與TITAN X、TITAN Xp顯示卡,在做兩張卡SLI加速時,能夠釋放所有潛能,讓極限玩家們也能享受到SLI的全速頻寬效能。此外,MSI 2WAY SLI HB BRIDGE還具備了LED燈效控制功能,讓玩家可以隨著心情來調整燈效模式,展現自我個性! MSI 2WAY SLI HB BRIDGE,有分成L款式(4-SLOT,80mm)與M款式(3-SLOT,60mm),適合搭配MSI自家的Z170、X99與Z97系列的主機板,以及自家GeForce GTX 10系列顯示卡。當然,也可搭配其他品牌的主機板或顯示卡,均能適用。不過若搭配微星電競顯示卡,則可以透過其Gaming App,來控制顯示卡與橋接器的LED燈效模式,讓燈效同步化,可以說是通往信仰的橋樑。 以下就是MSI 2WAY SLI HB BRIDGE最佳化的顯示卡種類: (1) NVIDIA GeForce GTX 1070 (所有版本)顯示卡 (2)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所有版本)顯示卡 (3)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 (所有版本)顯示卡 (4) NVIDIA TITAN X顯示卡 (5) NVIDIA TITAN Xp顯示卡 在主機板部份,由於主機板的雙PCIe x16的插槽配置不同,有些是間隔3-SLOT,可適用於M款式。而有些則是間隔4-SLOT,可適用於L款式。 (01) MSI X99A GODLIKE GAMING CARBON (02) MSI X99A GODLIKE GAMING (03) MSI X99A XPOWER GAMING TITANIUM (04) MSI X99A TOMAHAWK (05) MSI X99A XPOWER AC (06) MSI X99S XPOWER AC (07) MSI X99S GAMING 9 AC (08) MSI X99A GAMING 9 AC (09) MSI X99A RAIDER (10) MSI Z170A GAMING M7 (11) MSI Z170A GAMING M5 (12) MSI Z170A-G45 GAMING (13) MSI Z170A GAMING PRO (14) MSI Z170A KRAIT GAMING (15) MSI Z170 KRAIT GAMING (16) MSI Z170A GAMING PRO CARBON (17) MSI Z170A KRAIT GAMING 3X (18) MSI Z170A KRAIT GAMING R6 SIEGE (19) MSI Z170A SLI PLUS (20) MSI Z170A SLI (21) MSI Z97 MPOWER MAX AC (22) MSI Z97A GAMING 7 (23) MSI Z97 MPOWER (24) MSI Z97 GAMING 7 (25) MSI Z97A GAMING 6 (26) MSI Z97 GAMING 5 (27) MSI Z97S SLI PLUS (28) MSI Z97-G45 GAMING (29) MSI Z97 GD65 GAMING (30) MSI Z97-G55 SLI (31) MSI Z97S SLI Krait Edition (01) MSI X99A GODLIKE GAMING CARBON (02) MSI X99A GODLIKE GAMING (03) MSI X99A XPOWER GAMING TITANIUM (04) MSI X99S GAMING 9 AC (05) MSI X99A GAMING 9 AC (06) MSI X99A MPOWER (07) MSI X99S MPOWER (08) MSI X99A GAMING 7 (09) MSI X99S GAMING 7 (10) MSI X99S XPOWER AC (11) MSI X99A SLI KRAIT EDITION (12) MSI X99A XPOWER AC (13) MSI X99S SLI KRAIT EDITION (14) MSI X99A SLI PLUS (15) MSI X99S SLI PLUS (16) MSI Z170A GAMING M9 ACK (17) MSI Z170A XPOWER GAMING TITANIUM EDITION (18) MSI Z170A MPOWER GAMING TITANIUM (19) MSI Z97 XPOWER AC (20) MSI Z97A GAMING 9 ACK (21) MSI Z97A GAMING 9 AC 對於追求極限效能的玩家而言,除了顯示卡要組兩張SLI並搭配HB BRIDGE之外,在主機板和處理器的選購上,也是很重要的。目前主流的Z170平台,搭配Skylake處理器家族(包含Core i7-6700/6700K,i5 6400/6500/6600/6600K,i3-6100/6300/6320,Pentium G4400/G4500/G4520),都可以做到PCIe x16 + PCIe x8的雙卡SLI頻寬,因此搭配SLI HB BRIDGE產品時,建議螢幕輸出端要接到PCI x16的顯示卡上,才有更明顯的效能提升。 若想要讓兩張PCIe 3.0 x16的GeForce 1080/1070顯示卡,都能發揮到PCIe x16的全速頻寬,在主機板與處理器的選購上,則建議以高檔的X79/X99平台為主,搭配內建40條PCIe 3.0通道數量的Ivy Bridge-E/Haswell-E/Broadwell-處理器家族(包含Core i7-4820K/4930K/4960X/5930K/5960X/6850K/6900K/6950X),這樣的組合就可以支援Dual PCIe 3.0 x16的架構,讓您的GeForce GTX 1080/1070搭配SLI HB BRIDGE能夠效能通暢無阻,螢幕輸出埠則可連接到任何一張顯示卡上。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MSI 2WAY SLI HB Bridge,在搭配GeForce GTX 10系列顯示卡做雙卡SLI加速時,與傳統的SLI BRIDGE有什麼效能提升。我們選擇了X99主機板當測試平台,搭配內建40條PCIe 3.0通道數量的Haswell-E或Broadwell-E家族來做測試,因為X99搭配這些處理器(Core i7-4820K/4930K/4960X/5930K/5960X,6850K/6900K/6950X)以上的處理器,就可以發揮出雙PCIe 3.0 x16的全速頻寬,此時安裝兩張GeForce GTX 1070顯示卡,徹底打開SLI頻寬束縛,以下是我們的測試配備。 在效能測試方面,由於SLI HB BRIDGE訴求的是4K或更高解析度下的重度繪圖應用需求,因此我們選擇測試4K以上的解析度,來分辨單卡與雙卡(搭配單硬橋、雙軟橋、SLI HB BRIDGE)的效能成績,並以3DMARK的Fire Strike Extreme在預設場景(2K)以及自定場景(4K、5K)的繪圖成績(Graphic Score)、物理運算成績(Physics Score),以及合併成績(Combine Score),在遊戲部份,我們選擇頗操顯示卡的Tom Clancy’s The Division遊戲來做測試。以下是我們的測試結果。 從上述測試數據可看到,一般在2K (2560x1440)解析度下,使用SLI不管是軟橋還是硬橋、單SLI槽或雙SLI槽,有HB或沒HB,效能幾乎差不大。若提升到4K (3840x2160)解析度時,3DMark的測試成績中,使用HB橋接器的Combine Score就稍微領先使用一般橋接器的成績。若再往上提升到5K (5120x2880)解析度時,使用HB橋接器的繪圖成績,就有明顯的提升,大幅領先使用一般橋接器約50%的成績,而合併成績則高達73%的效能提升。 至於遊戲方面,以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全境封鎖)這套頗操顯示卡的遊戲,來測試4K (3840x2160)解析度的效能,同樣地,使用SLI HB BRIDGE的平均FPS將近有60 FPS的水準,比傳統SLI BRIDGE大約有23%的效能提升! 從上述的測試中可以發現到,當繪圖卡的效能越來越高,其高頻訊號會影響到資料傳輸的速度,因此早期的SLI BRIDGE橋接器,在GeForce GTX 10系列的高階顯示卡之下,會有無法發揮全速效能的狀況。這次MSI推出的MSI 2WAY SLI HB BRIDGE L與MSI 2WAY SLI HB BRIDGE M,採用高階的PCB設計,能適用於跨3-SLOT與4-SLOT的主機板產品,同時具備LED發光特效,以及燈效調整功能,讓玩家在展現電競裝備時,不僅效能更快,其LED燈效也能展現出自己的個性,讓人羨慕到直流口水! 整體來說,對於購買兩張高檔顯示卡組成SLI玩家來說,現在只要追加小小的1,200元左右預算,就能買到MSI的SLI HB BRIDGE M或SLI HB BRIDGE L的高頻寬SLI橋接器,讓整體繪圖效能再往上提升,可說是SLI玩家必備的投資逸品,值得推薦給追求極限效能的玩家添購。 MSI 2WAY SLI HB BRIDGE L/M橋接器,目前台北光華商場已經開始販售。選購時,要小心別買錯,共分成舊版單橋設計的版本與新版雙橋設計的版本。 新版雙橋設計的硬橋版本,共有兩種款式: (01) (02) 舊版單橋設計的硬橋版本,共有三種款式: (01) (02) (03) MSI 2WAY SLI HB BRIDGE M橋接器,台北光華商場報價:1,090~1,100元。MSI 2WAY SLI HB BRIDGE L橋接器,台北光華商場報價:1,190~1,200元。 這次,我們開箱了MSI 2WAY SLI HB BRIDGE橋接器,實測了2K、4K與5K解析度,發現雙顯示卡SLI之後,新版雙橋設計的硬橋版本,相較舊版單橋設計的軟橋、硬橋版本,SLI效能表現卓越。而且,採用重裝龍盾造型設計,具備RGB LED燈效,又能展現玩家風格。 整體來說,這不僅是通往信仰的橋樑,還是雙顯示卡發揮全速效能的神兵利器!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實測開箱,玩家級NVMe型PCIe 3.0 x4 SSD效能實測大作戰!
說到NVMe型PCIe SSD,就不得不提到我們台灣固態硬碟之光:浦科特。PLEXTOR可是正港台灣固態硬碟品牌,由台灣儲存界的菁英LITEON來操刀,做出優質的固態硬碟,立足台灣,並放眼全世界。在SSD不斷改朝換代,儲存元件從SLC Flash、MLC Flash到TLC Flash,最新則又推出3D NAND型MLC Flash與TLC Flash,介面從PATA、SCSI、SATA、SAS,到了後來的mSATA與M.2,出現了SATA Express。最新,發展到PCIe 3.0 x4。也衍生出了HHHL卡版版本,與M.2子卡版本。浦科特,當然也看到了玩家的需求,祭出了全新的NVMe固態硬碟「PLEXTOR M8PeY PCIe SSD」。這次,就讓我們來進行群測開箱,瞧瞧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的戰鬥力吧! 由於NVMe型PCIe SSD市場接受度高,自從前回刊出:「 」之後,優異效能,平實價格,創造出超高性價比,不但大獲好評,玩家來信提到想要看看「256GB、512GB、1TB版本」戰力分析。這次,則做了群測開箱,以滿足玩家們欲求不滿的胃口! 浦科特這次發售的PLEXTOR M8Pe PCIe SSD,總共有三種版本,分別為卡板版本的HHHL版本:M8PeY,還有M.2子卡附金屬散熱片的桌機版本:M8PeG。以及M.2子卡的筆電版本:M8PeGN。 三種版本的基底,都是M8PeGN。M8PeG,是M8PeGN加上金屬散熱片的桌機版本,筆電裝不進去。M8PeY,是M8PeG加上特殊設計的M.2轉PCIe 3.0 x4的HHHL卡板版本。 正因為基底都一樣,都是M8PeGN。所以,PLEXTOR M8Pe PCIe SSD,不同規格,同容量版本,其存取速度與硬體規格,是完全相同的。 PLEXTOR M8Pe PCIe SSD,這次一樣使用美滿電子科技(邁威爾科技)Marvell的解決方案,三個版本的介面,則全是PCIe 3.0 x4,皆是NVMe世代PCIe SSD架構,控制器用的是Marvell 88SS1093,快閃記憶體用的是TOSHIBA 15nm MLC Flash,快取記憶體128GB、256GB、512GB版本,皆使用512MB LPDDR3 SDRAM,1TB版本,則使用1024MB LPDDR3 SDRAM。 PLEXTOR M8Pe PCIe SSD的話,循序讀取最大達:2500MB/s,循序寫入最大達:1400 MB/s,4K隨機讀取最大達:280K IOPS,4K隨機寫入最大達:240K IOPS,整體來說,這是一款速度非常快的NVMe固態硬碟! 整體來說,必須要買到512GB以上容量版本,才能得到比較快的效能。 固態硬碟業者:浦科特 PLEXTOR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M8Pe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PCIe 3.0 x4(HHHL版本與M.2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128GB、256GB、512GB、1TB 固態硬碟控制器:Marvell 88SS1093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TOSHIBA 15nm M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5年保固 128GB→ 讀取速度:160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256GB→ 讀取速度:2000MB/Sec,寫入速度:900MB/Sec 512GB→ 讀取速度:2300MB/Sec,寫入速度:1300MB/Sec 1TB→ 讀取速度:2500MB/Sec,寫入速度:1400MB/Sec ※HHHL版本與M.2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128GB→ TBW:192TB,DWPD:○ 256GB→ TBW:384TB,DWPD:○ 512GB→ TBW:768TB,DWPD:○ 1TB→ TBW:768TB,DWPD:○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目前來說,除了Intel SSD 750之外的NVMe型PCIe SSD,使用Windows 8.1、10內建的NVMe驅動程式,Windows 7安裝Service Pack內建的NVMe驅動程式,都會有4K寫入效能低落,無法達到廠商標示速度的問題。然而,這樣的情形,Intel、Samsung這邊,都有推出自家驅動程式,透過安裝驅動程式,做效能的優化,解決速度上不去的狀況。 很多玩家都說,Microsoft原廠驅動程式不夠力。不過,事實上,Windows內建的驅動程式,也是有可以優化的地方! 玩家的話,這邊則發現,透過變更Windows裝置管理員,磁碟機內容裡面有個原則,這主要是寫入快取原則設定。在寫入快取原則上面,原先為了效能更好,預設打開了「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不過預設沒有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 實測發現,若勾選了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NVMe型PCIe SSD整個效能就能完全打開。 PLEXTOR M8Pe優化,效能全開,就是這麼簡單! ------------------------------------ Microsoft官方,針對寫入快取設定詳細資訊說明。 存放裝置中的「寫入快取」指的是使用高速動態記憶體來收集傳送到資料存放裝置的寫入命令,並先快取這些命令,直到可放入慢速儲存媒體 (實體磁碟或低成本快閃記憶體) 為止。大部分使用寫入快取的裝置都需要持續供電。 對您可能經常會從系統中移除的裝置 (例如 USB 快閃裝置、SD、MMC、Compact Flash 或類似記憶卡以及其他外接式存放裝置) 而言,這個選項通常是最佳的選擇。 當您選取 [快速移除] 選項時,Windows 會使用寫出快取方法來管理傳送給裝置的命令。在寫出快取中,裝置在寫入命令上的操作就像未進行快取一樣。快取還是會對效能有些許的幫助,但重點是對主要存放裝置執行命令,儘可能安全地處理資料。主要優點是您可以從系統快速移除存放裝置,而沒有資料遺失的風險。例如,如果不小心將快閃磁碟機拉出它的連接埠,則寫入該快閃磁碟機的資料較不可能會遺失。 對必須提供最高效能且不常從系統移除的裝置而言,這個選項通常是最佳的選擇。如果您選擇這個選項,而裝置在所有資料寫入之前與系統中斷連接 (例如,如果您移除 USB 快閃磁碟機),則資料可能會遺失。 當您選取 [效能更好] 選項時,Windows 會使用稱為寫回快取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中,允許存放裝置自行判斷使用高速快取是否可以節省完成寫入命令的時間。如果可以,則即使資料還未實際出現在主要存放裝置 (例如,磁碟或快閃記憶體) 中,這個裝置還是會對電腦發出已成功儲存資料的信號。這種方法可顯著地增加存放操作的輸送量,而這通常是整體系統效能的主要瓶頸。不過,如果裝置的供電因某個原因而失敗,則可能會遺失仍在快取中的任何資料 (即電腦系統相信已安全儲存的資料)。 Windows 預設會使用快取清除。這表示系統會定期指示存放裝置將快取中的所有等待資料傳輸到主要儲存媒體。當您選取 [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 時,就已關閉這些傳輸資料的定期命令。並非所有裝置都支援上述所有功能。 如果您最關心高資料傳輸效能,則應該啟用兩個設定:在 [移除原則] 區段中選取 [效能更好] 選項,並在 [寫入快取] 原則區段中選取 [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 (如果系統硬體和存放裝置支援這些功能)。 大部分消費型導向的存放裝置 (例如 USB 快閃磁碟機、SD 或 MMC 記憶卡或是消費型外接式磁碟機) 不允許您變更裝置的快取設定。Windows 隨附的內接式 SATA 或序列連接的 SCSI 硬碟通常可讓您變更設定,但這需要裝置製造商的保證才能進行。若要了解指定裝置所提供的快取功能,以及判斷最適合您需求的設定,請參閱製造商提供的文件。 在應用程式到存放裝置之路徑的任何點啟用寫入快取的系統,必須是穩定的,而且不會輕易電源中斷。連接到系統的裝置使用寫入快取時,裝置的快取演算法的設計前提是電源會持續,用以操作快取以及資料的移入和移出快取操作。如果您的系統或電源具有已知的供電問題,則不應該使用這些功能。 移除存放裝置 (如 USB 快閃磁碟機、SD、MMC 或 Compact Flash 記憶卡,以及外接式存放磁碟機) 時,也需要格外小心。當您使用 [安全移除] 選項時,則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資料是受到 Windows 的保護。不過,特定驅動程式或應用程式可能不符合 Windows 模型,而這樣可能會在移除這類裝置時導致資料遺失。最好儘可能先使用 [安全移除] 小程式,再移除系統中的任何外接式存放裝置。 ------------------------------------ 緊接著,我們將分別針對PLEXTOR M8PeY 256GB(PX-256M8PeY)、512GB(PX-512M8PeY)與1TB(PX-1TM8PeY),進行群測開箱! ------------------------------------ 這次,我們實測的,是PLEXTOR M8PeY 256GB PCIe SSD。我們使用了Windows 10 Pro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並以Windows 10作業系統預設NVMe驅動程式安裝,接著進行「SSD規格檢測」,我們以採用Windows 10內建驅動程式,採用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進行「SSD效能測試」。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256M8PeY 256.0 GB。韌體版本為1.01,傳輸模式NVM Express,只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沒有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1.01。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238.47GB。 這邊使用8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388MB/Sec,寫入速度:783.8MB/Sec,整體效能表現還不錯。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2360.9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686.8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還算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8162.88。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689.68MB/Sec,寫入速度:738.89MB/Sec,總分達到了2274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766.122MB/Sec,寫入速度:779.386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2192.665MB/Sec,寫入速度為774.333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954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12091分。 ------------------------------------ 這次,我們實測的,是PLEXTOR M8PeY 512GB PCIe SSD。我們使用了Windows 10 Pro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並以Windows 10作業系統預設NVMe驅動程式安裝,接著進行「SSD規格檢測」,我們以採用Windows 10內建驅動程式,採用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進行「SSD效能測試」。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512M8PeY 256.0 GB。韌體版本為1.01,傳輸模式NVM Express,只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沒有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1.01。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476.93GB。 這邊使用8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388MB/Sec,寫入速度:783.8MB/Sec,整體效能表現還不錯。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2206.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879.6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還算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8787.20。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001.25MB/Sec,寫入速度:1258.29MB/Sec,總分達到了2819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734.805MB/Sec,寫入速度:1319.680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2319.812MB/Sec,寫入速度為1055.274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984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13018分。 ------------------------------------ 這次,我們實測的,是PLEXTOR M8PeY 1TB PCIe SSD。我們使用了Windows 10 Pro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並以Windows 10作業系統預設NVMe驅動程式安裝,接著進行「SSD規格檢測」,我們以採用Windows 10內建驅動程式,採用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進行「SSD效能測試」。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1TM8PeY 1024.2 GB。韌體版本為1.01,傳輸模式NVM Express,只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沒有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1.01。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953.86GB。 這邊使用8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490MB/Sec,寫入速度:1421MB/Sec,整體效能表現還不錯。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2226.2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977.5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還算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9389.44。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949.58MB/Sec,寫入速度:1291.45MB/Sec,總分達到了2906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438.064MB/Sec,寫入速度:1380.533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2325.554MB/Sec,寫入速度為1423.031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6000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13171分。 ------------------------------------ 這次,我們分別開箱實測完三張PLEXTOR M8PeY 256GB(PX-256M8PeY)、512GB(PX-512M8PeY)與1TB(PX-1TM8PeY)之後,首先可以確定的,這款PLEXTOR M8PeY PCIe SSD用料高檔,做工細心。實測之後,也確定了整體效能強悍,無論是開機速度,應用程式開啟,或者是寫入資料,速度都相當快,明顯可以感覺到,比之前2.5吋SATA 6Gb/s固態硬碟,速度還要更快。 這邊,或許會有玩家,想要進一步瞭解,有沒有優化差多少?可以參考我們另一篇開箱文,提供「優化前」與「優化後」的完整效能測試,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有沒有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整個實測效能差很多! PLEXTOR M8Pe PCIe SSD,雖然目前才剛推出市場沒多久,不過,依照台北光華商場店家反映,由於效能強悍,加上價格平實,因此,玩家圈接受度還不錯,已經有不少追求效能玩家已經入手。甚至,中小企業用戶,也開始已經有人入手使用。電競網咖的部份,也有業者購入,用來當做網咖無碟系統的資料碟、快取碟。整體來說,市場反應相當不錯! 目前,台北光華場這邊,PLEXTOR M8PeY的話,256GB(PX-256M8PeY)原價屋報價:4,790元,512GB(PX-512M8PeY)原價屋報價:7,990元,至於1TB(PX-1TM8PeY)版本的話,則沒有現貨。 128GB:3,490元 256GB:4,790元 512GB:7,990元 128GB:2,390元 256GB:3,890元 512GB:7,390元 ※調查地點:台北市光華商圈 原價屋八德二店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看到了NVMe世代PCIe SSD驚人的戰鬥力。我們台灣固態硬碟之光:浦科特,也以回饋玩家的作法,壓低這款超高速固態硬碟的價格,加上優異的效能表現,造就出了極高的性價比,加上本身採用TOSHIBA 15nm MLC Flash,本身是款耐用度比較高的MLC SSD,加上Design In Taiwan,以及Made In Taiwan,可以說是我們台灣人的軟實力,加上硬底子,打造出來的超強固態硬碟。 整體來說,這是電腦極速狂飆的祕密武器! 廠商名稱:PLEXTOR - 浦科特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TCSTAR TCE8300磁吸式藍牙耳機麥克風實測開箱,左右重量平衡設計的時尚耳機!
因應當今運動風潮的盛行,不少人出門運動都會戴著耳機,來一邊享受運動、一邊享受音樂。然而,耳機有分成有線式和無線式的,有線式在跑步中配戴容易扯到,而無線式的又怕配戴不牢,在跑步途中容易掉落,再加上無線式的耳機大多配重不均,容易戴久後就偏移,時常必須用手去調整位置,使得戴起來總是覺得卡卡的。那麼,是否有一款耳機能夠配戴舒適,且配重均勻,不會左右晃動,適合運動使用的呢? TCSTAR (雙全電子)推出的TCE8300智慧磁控無線藍牙運動耳機麥克風,是一款輕巧、時尚、智慧的藍牙耳機,主體採用鋁合金材質設計,符合3級防水能力,可防汗,適合戶外運動使用。其具有智能磁控功能,只要將兩只耳機靠在一起即可吸附。當耳機吸住時,則可以「掛斷電話」或「暫停音樂」。分開後即可「接聽電話」或「播放音樂」,非常方便。 TCE8300採8mm高效能喇叭單體,具有智能降噪功能。傳輸協定採藍牙4.1介面,可同時與兩台藍牙設備配對,並支援語音撥號、處理兩通來電、末碼重撥、通話轉移等能力。因此配戴時,除了可以聆聽來自兩部藍牙裝置的音樂(一次只能選一台)之外,在電話來時亦可直接通話,或者同時來電時,提供通話保留,通話轉移等需求,因此亦適合行動商務人士使用。 TCE8300在外型設計上則採用左右重量平衡設計,在左右耳機的線條上配置了電池與線控,在體積與配重上亦取得平衡,相較於其他單邊線控設計的耳機來說,這種兩邊平衡重量的設計作法,可說是非常棒,如此一來,久戴也不會疲累。 在耳機線方面,不易打結的親膚材質設計,長度為65公分,可掛在胸前或腦後使用。至於線控按鈕設計上,則具備「音量+/下一首」、「開關/接掛電話/配對」、「音量-/上一首」等3組控制按鈕,其旁邊有個microUSB孔可供充電。充電只需2小時即可充飽,並提供持續3~4小時使用,與150小時待機的續航力。 TCE8300適合與各式藍牙裝置配對,包括MP3隨身聽、手機、平板等裝置,若您是與iPod/iPad/iPhone等iOS平台做配對,在裝置的訊息中心裡面,則會顯示耳機剩餘電量,若是Android平台也只要安裝Headset Battery的App,即可獲知藍牙耳機的剩餘電量。 TCE8300整體重量極輕,僅有15克。包裝隨附microUSB充電線、耳機收納袋、耳塞組。收納方便。官方提供1年保固。適合運動族、商務人士、旅遊愛好者選購使用。 ●產品型號:TCE8300 ●防水等級:3級防水 ●驅動單元:喇叭單體=8mm,阻抗=16Ω±10%,頻率響應=20Hz-20KHz, 輸出音壓=111dB±3dB,釹磁鐵 ●傳輸單元:無線協定=藍牙4.1,傳輸距離=10m(無障礙空間) ●電力單元:USB DC 5V/ 3.7V 60mAH充電鋰聚合物電池,充電時間=2hr ●使用壽命:使用時間=3~4hr(視音量大小),待機時間=150hr ●麥克風:感度=-42dB±3dB,全指向 ●耳機線:線長=65±5cm,左右各有電池與線控開關 ●隨附配件:microUSB充電線、耳機收納袋、耳塞 ●官方保固:1年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T.C.STAR - 雙全電子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698-1965 建議售價:1,290元
-
LEPA NEOllusion霓虹散熱器開箱,塔體可發光且可遙控切換燈色的高顏值散熱器
近年來電競風潮崛起,各式遊戲電腦主機紛紛採用側透設計,除讓玩家們能夠看到主機內的軍備展示之外,亦可搭配可發光的各式電腦零組件,讓主機閃耀出各式燈效,以展現出玩家個性。然在主機內的許多元件中,散熱器通常佔去不小面積,甚至體積。在主機板、顯示卡,機箱都能發光之下,唯剩處理器的上方總是那麼黯淡無光。 這次LEPA (利豹鈦金企業)推出的NEOllusion散熱器,就是一款具備RGB霓虹燈效的塔型散熱器。散熱塔主體為散熱片與發光體,可發出RGB幻彩燈光效果,並均勻發光。搭配其1-Clip風扇支架設計,安裝12x12cm風扇只要輕輕扣上即可,簡易又便利。隨附的迷你燈效遙控器,採用直覺的按鈕設計,不須學習、不用透過軟體即可馬上切換燈效,提供16種燈色、4種效果,並可調燈光明暗,且遙控器隨附磁吸矽膠套來包覆,提供完整保護並可吸附在電腦的金屬機殼上,以方便收納,讓遙控器不容易遺失。 LEPA推出的塔體發光式CPU散熱器NEOllusion(霓虹散熱器),型號為LPANL12,是一款兼具散熱效能與個性化風格完美組合的電腦CPU塔式散熱器。適用於當前的各式主流電腦平台,包括Intel LGA 775、1150、1151、1155、1156、1366、2011、2011-3等平台,以及AMD FM1、FM2、FM2+、AM2、AM2+、AM3、AM3+等平台,另也提供。其塔體的LED發光效果均勻,且色彩飽和,讓玩家在改裝配色上更自由,其直覺式的遙控器可隨時切換燈色與燈效,不會用系統資源,沒有作業系及軟體相容性問題,安裝簡單好上手。 在散熱效率方面,其薄型化塔體空冷散熱器,具備4支高導熱效能Ø6mm的導管,並採用熱導管直觸技術(HDT)以直接傳導CPU上廢熱,搭配渦流產生器(VGF)技術,可帶走導管後方無風區的廢熱。雙曲面扇葉風扇強化氣流下壓力及出風量,加速散熱鰭片降溫,可發揮最佳散熱效果,提供200W以上TDP處理器的高效解熱性能。 安裝時,只要取出包裝盒內的金屬扣具,並照說明書指示即可安裝完畢。由於當前不少玩家都會安裝加高型的記憶體模組,因此LEPA LPANL12在風扇設計上,其高度剛好可以避開記憶體,不會卡到。在風扇轉速方面,其自定轉速為600~1800RPM,適用在超頻的環境下運作,若搭配隨附的風扇降壓條,即可將轉速降低到400~1000RPM,噪音值也降低個3~14分貝,可提供更安靜的環境,適合一般文書、遊戲與高效能全速運作時使用。 整體而言,LEPA NEOllusion散熱器,提供Intel與AMD平台絕佳的空冷散熱效率,並提供柔和的RGB霓虹特效,是電競玩家必備武器。 連結=(01)威剛XPG INVADER X侵略者次世代白色版實機開箱,玩家級海景房雙面玻璃透側全景機殼電腦豪宅![http://www.pcdiy.com.tw/detail/27298]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現在要買顯示卡的話,傳統空冷顯示卡的確是不錯的選擇,三風扇空冷設計顯示卡已經是屬於極品,不過,若要更強大的效能,以及更安靜的散熱噪音,那麼搭載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水冷顯示卡,應該是更好的選擇。如果您是玩家級顯示卡的愛好者,也想要擁有一張具備水冷散熱的旗艦顯示卡,那一定不能錯過這張由MSI與CORSAIR合作推出的「水空冷複合散熱」設計,創新產品「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顯示卡。 隨著越來越多遊戲開始支援DX12,以及VR裝置開始導入遊戲市場,當今顯示卡必須要有更強的繪圖運算能力,才有辦法應付玩家日益增加的需求。除此之外,火熱已久的電競市場,依舊是顯示卡廠商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微星規劃了專為極限電競玩家所設計的GAMING Z/X系列,適合一般以及超頻玩家的ARMOR及ARMOR OC系列,和追求效能與靜音兼具的SEA HAWK系列。 以水冷搭配空冷為散熱模組的設計,對微星來說並不是第一次,去年GeForce GTX 980 Ti推出時,微星便與Corsair合作,以其Hydro系列H55一體式水冷模组搭配空冷渦輪風扇(額外一提,微星的GeForce GTX 960 2GD5就開始使用空冷渦輪風扇)來進行散熱的GeForce GTX 980Ti SEA HAWK。 這次所要介紹的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則是其最新產品,風罩換成了全黑色不透明並加上Corsair Logo搭配Carbon素材作為點綴,繪圖晶片則是搭載了NVIDIA GeForce GTX 1070,採用最新Pascal GP104核心架構、基礎核心時脈為1582MHz、boost時脈1771MHz,採用8GB GDDR5 8.0Gbps記憶體。散熱系統則是使用與GeForce GTX 980Ti SEA HAWK相同的Hydro系列H55水冷模组搭配空冷渦輪風扇,水冷模組採用封閉的一體式設計,雖然無法讓玩家自行更換水冷零組件,但也減少了安裝與維護的麻煩,讓更多不懂得水冷安裝的使用者也能使用水冷散熱系統。 受惠於水冷模組強大的散熱效能,讓這款顯示卡具備了一定的超頻能力,微星也貼心的為其設置了OC Mode、Gaming Mode和Silent Mode三種模式。以OC Mode為例,GPU基礎時脈來到了1607MHz、Boost後更可上看1797MHz,記憶體頻率也拉高到8108MHz,可以提供比一般GeForce GTX 1070顯示卡更高的3D效能。此外,PCB背部還使用了造型金屬強化背板,可以讓為了讓顯示卡更堅穩,不會在長期使用之下產生電路板板彎的情況,間接也讓散熱器與電路板能更加穩固。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QksArJhVng 請欣賞我們拍攝的實際安裝影片 在進行效能測試之前,先跟大家報告一下這次所使用的平台,因為平台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顯示卡的效能表現。所以我們選用了搭載Intel X99晶片組的主機板、處理器為Intel Core i7-5960X(預設模式,TurboBoost開啟)、記憶體為DDR4-2133 4GB x4(總容量為16GB)、Crucial M550 1TB SSD固態硬碟,並使用可提供1,275W電源輸出的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電源供應器。作業系統則是使用Windows 10 x64專業版中文版,驅動程式為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正式版最新368.81(WHQL版本)。 根據微星官網資料顯示,這款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顯示卡具備一定的超頻能力,一般玩家可透過MSI GAMING APP來進行調整,提供了「OC Mode」繪圖核心時脈為1607MHz、記憶體頻率為8108MHz、Boost超頻時脈為1797MHz;「Gaming Mode」繪圖核心時脈為1582MHz、記憶體頻率為8010MHz、Boost超頻時脈為1771MHz;「Silent Mode」繪圖核心時脈為1506MHz、記憶體頻率為8010MHz、Boost超頻時脈為1683MHz。至於進階玩家,可以使用微星提供的Afterburner超頻軟體個別調整GPU電壓、GPU時脈、記憶體頻率、風扇等等,達成個人特別需求。不過這次的測試我們採用預設模式,沒有進行額外的超頻動作。 為了讓玩家全面性瞭解微星GTX 1070 SEA WAWKX顯示卡的效能,我們會先以最新版本的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來進行測試,以提供玩家最客觀的比較分數。 除了測試軟體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外,我們也使用了GTA V(俠盜獵車手5)、Tom Clancy’s The Division(全境封鎖)、Tom Clancy’s Rainbox Six(虹彩六號)、HITMAN (刺客任務)、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奇點灰燼),以及Total War: WARHAMMER (全軍破敵:戰鎚)來進行測試。其中刺客任務、奇點灰燼、全軍破敵都支援DX12模式,因此這三款遊戲主要是測試微星GTX 1070 SEA WAWKX在DX12模式下的效能表現。同時,所有遊戲均會分別以Full HD(1920x1080)、2K(2560x1440)以及4K(3840x2160)三種解析度來進行測試,讓玩家可以更清楚瞭解該款顯示卡的能力。不過由於由於全軍破敵:戰鎚現為測試版,有時會無法正常切換解析度,因此部分成績缺列。 因為採用CORSAIR HYDRO一體式水空冷設計的關係,使得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的價格,比單一空冷的GTX 1070產品貴了差不多1,000元左右,光華商場原價屋和PChome 24h購物的實際銷售,一開始上市價格為17,990元,最新價格為15,990元。 不過玩家只要在8月8日前購買並上網登錄,即可獲得市價1,300元的鬥陣特工數位版等值點數卡。換算下來,反而比一般空冷GTX 1070還要便宜,還在觀望的你要趕快行動囉! 從前面的測試可以看出,結合Corsair的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效能表現不俗,不管是在一般測試軟體,或者遊戲性能上,完勝AMD Radeon RX 480,直接超越GeForce GTX 980,甚至逼近GeFore GTX 980 Ti,不愧是Pascal核心架構的第二把交椅(第一把交椅當然是 GTX 1080)。而散熱部分,最高溫只有49度,最低溫甚至只有30度的表現,是目前所有GTX 1070最頂尖的。眾合以上兩點,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作為新一代高階主力顯示卡代表,可說是當之無愧。保固部分,同樣享有原廠3年保固服務,且只要在購買後的一個月內至微星官網完成註冊,即可免費升級成4年保固服務。 整體來說,微星與海盜船聯名的這款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不只劃時代搭載水空冷,是張超讚的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還是靜音與效能兼具的頂尖之作!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隨著SSD的普及,傳統的HDD,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不過,SSD一直被嫌太貴,這也讓業者不斷投入研發,希望能製造出價格更低、容量更大與速度更快的固態硬碟。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陸續發展出SLC Flash、MLC Flash與TLC Flash,製程也不斷精進,前一年還在20奈米製程,今年已經全數進入15奈米、16奈米製程。而且,還從原本2D製程,進步到3D製程,新一代的3D NAND型MLC Flash與TLC Flash也開始嶄露頭角。然而,就在製程轉換過程中,由於需求持續增加,快閃記憶體供給,卻開始出現不足的狀況,加上台系控制器業者,陸續開發出更精良的解決方案。品牌固態硬碟機業者,也開始祭出更多系列的固態硬碟,來滿足入門、主流、玩家與企業市場的各種不同固態硬碟需求。台灣固態硬碟之光,浦科特PLEXTOR S2系列,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誕生,主要針對入門級市場而開發,推出了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C系列,以及M.2介面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G系列。這次,要實測開箱的,則是PLEXTOR S2C 512GB SSD,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若要說到來自臺灣,最堅強的固態硬碟品牌,那絕對就是浦科特了! PLEXTOR的話,原本是日本品牌,隸屬於日本Shinano Kenshi Co.,Ltd.,日本公司名稱為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隨著光碟機的沒落,日本Shinano Kenshi Co.,Ltd.,與台灣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協議,則把PLEXTOR品牌產品經營交給了LITEON,也因此大家會在PLEXTOR官網上看到:「Plextor branded products are developed and sold by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這段聲明。今日的PLEXTOR品牌,大家所看到的固態硬碟機,幕後則是由台灣LITEON來操刀經營。嚴格說起來,PLEXTOR已經是屬於台灣在地品牌,而且深耕台灣市場。台灣SSD市場的話,經營品牌用心的業者,PLEXTOR算是佼佼者,除了是Made In Taiwan,以台灣的軟實力與硬實力,做出滿足各種不同市場需求的SSD,加上優質的保固,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提供到府收送,而且全程免運費,頗受到玩家圈的好評。 台灣固態硬碟之光PLEXTOR,不斷在SSD市場努力!這次,再次祭出優質固態硬碟!目前,PLEXTOR在台灣,主要產品為SSD,共分成SATA SSD與PCIe SSD兩大產品線。SATA SSD產品線,又可分成2.5-inch與M.2兩種規格。2.5-inch規格,目前有M6S Plus與M7V系列,市場上主要推的是M7V系列,這次,則又推出了S2C系列。M.2規格,目前有M7V M.2 2280與M6G Plus系列,市場上主要推的是M7V M.2 2280系列,這次,則又推出了S2C系列。PCIe SSD產品線,又可分成HHHL與M.2兩種規格。HHHL規格,目前有M8PeY系列。M.2規格,目前有M8PeG與M8PeGN系列。 PLEXTOR這次的策略很明顯,就是要提供更多種類的入門級固態硬碟,讓消費者有更多的款式可以選擇。正因如此,推出了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C系列,以及M.2介面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G系列。 浦科特這次推出的PLEXTOR S2機種,不管是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C系列,以及M.2介面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G系列,全部都是採用慧榮SiliconMotion(簡稱:SMI)的解決方案,控制器用的是SMI SM2258,快閃記憶體則是使用了SK Hynix 16nm TLC Flash,是款標準型TLC SSD。 固態硬碟業者:浦科特 PLEXTOR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S2C 固態硬碟類型:T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版本(S2C)與M.2 2280(S2G)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128GB,256GB,512GB 固態硬碟控制器:SMI SM2258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SK Hynix 16nm T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3 年保固 128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40MB/Sec 256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80MB/Sec 512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80MB/Sec ※2.5吋SATA 6Gb/s版本(S2C)與M.2 2280(S2G)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128GB→ TBW:75TB,DWPD:○ 256GB→ TBW:150TB,DWPD:○ 512GB→ TBW:150TB,DWPD:○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目前,浦科特還有PLEXTOR M7V機種,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M7V系列,以及M.2介面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M7V M.2 2280系列,則是採用了美滿電子科技(邁威爾科技)Marvell的解決方案,控制器用的是Marvell 88S1074-BSW2,快閃記憶體則是使用了TOSHIBA 15nm TLC Flash,一樣是款標準型TLC SSD。 ●PLEXTOR S2C 128GB(PX-128S2C):1,890元 ●PLEXTOR S2C 256GB(PX-256S2C):3,150元 ●PLEXTOR S2C 512GB(PX-512S2C):5,650元 ●PLEXTOR M7VC 128GB(PX-128M7VC):1,950元 ●PLEXTOR M7VC 256GB(PX-256M7VC):3,250元 ●PLEXTOR M7VC 512GB(PX-512M7VC):5,650元 PLEXTOR S2C SSD,與PLEXTOR M7V SSD,兩者一樣都是TLC SSD。PLEXTOR S2C SSD較為便宜,也難怪浦科特以「輕鬆入手,我的第一顆SSD」作為訴求,以「入門首選」作為這次的產品重點。 浦科特為何要推出兩款TLC SSD呢?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若是料件缺貨的話,則可以用另一個產品供貨,確保供貨無虞,而且,還可以用來作為價格談判籌碼。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不管你要什麼硬體配置的固態硬碟,什麼樣的等級,什麼樣的價格帶,各種產品一應俱全。滿足多樣化的需求,讓消費者滿意,這才是真正的王道呀! PLEXTOR S2C SSD,用上了許多PLEXTOR獨家技術。使用了PlexNitro,這是SLC Cache技術,可以完全不用預留容量空間(OP),就能提昇讀寫速度,讓消費者享受到完整的全部空間。在可靠度上面,使用100%高溫燒機、老化測試,48小時不中斷 持續讀寫,不允許藍屏、黑屏測試,4000次S3休眠、喚醒,不允許藍屏、黑屏測試,250次持續冷、暖開機,不允許Error測試,共計1008小時零失誤測試,平均150萬小時,無故障時間,這樣的品質,確保固態硬碟可靠度。並且,支援PLEXTOR三大軟體,包括了PlexVault私密空間軟體,PlexCompressor智能壓縮軟體,以及PlexTurbo智慧快取加速軟體。 PLEXTOR S2C SSD的話,浦科特在官方硬體規格說明上面,128GB版本,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40MB/Sec,256GB版本,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80MB/Sec,512GB版本,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80MB/Sec。根據SiliconMotion的官方資料,這顆SMI SM2258控制器,為4通道設計,支援TLC Flash,以及3D NAND型MLC Flash與TLC Flash,最高讀取速度:560MB/Sec,最高寫入速度:520MB/Sec。可以說,浦科特標示的速度,並沒有誇大的狀況發生。 這次,我們實測的,是PLEXTOR S2C 512GB SSD。我們使用了Windows 10 Pro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接著進行「SSD規格檢測」,並進行「SSD效能測試」。 得到了相當完整的測試數據,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AIDA64 Extreme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512S2C 512.1 GB。韌體版本為1.01,傳輸模式SATA/600,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也有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也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格式化之後有476.9GB。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顯示韌體為1.01。 在AIDA64 Extreme存放裡面ATA的選單裡,偵測到完整硬體規格。 這邊使用8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64.2MB/Sec,寫入速度:522.1MB/Sec,整體效能表現分常勇猛。而從CrystalDiskMark的標準測試與0Fill測試,兩者效能測試結果相當接近,可以得知並沒有壓縮寫入功能。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508.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52.4MB/Sec。 從「HD Tune效能測試選單寫入速度」、「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選單速度」與「HD Tune額外測試選單寫入速度」曲線,可以明顯看出,是一款TLC SSD,用了SLC Cache技術。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還在接受範圍之內。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3,489.33。整體效能表現,分數算高。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497.02MB/Sec,寫入速度:469.76MB/Sec,總分達到了916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表現正常!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64.409MB/Sec,寫入速度:528.992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63.151MB/Sec,寫入速度為527.637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212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137分,Storage 2.0 score得到4894分。 目前,PLEXTOR S2機種,包括PLEXTOR S2C與S2G系列,台北光華商場已經鋪貨。PLEXTOR S2C的話,128GB報價:1,530元,256GB報價:2,520元,512GB報價:4,399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PLEXTOR S2C 512GB SSD,體驗了這款即將上市的固態硬碟,發現它的讀寫效能還不錯,而且可以使用PlexTurbo,透過記憶體來加速固態硬碟存取,加上擁有優質售後服務,浦科特提供到府收送,即便不幸遇到非人為故障,也能適時提供原廠支援。加上使用台系控制器,以及台灣品牌固態硬碟,浦科特無疑真的是台灣固態硬碟之光。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廠商名稱:PLEXTOR - 浦科特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